2019年12月21日,“Meta-painting:关于绘画的研究”杨永生个展在成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杨永生毕业于中央美院,获博士学位,曾多次举办个人展览,近年潜心研究美术史,这次展览就是杨永生在研究大师作品时,对大师作品进行的一次再分析与再表现。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博期间,杨永生开始系统研读艺术史,并在深入分析艺术史经典个案的过程中汲取营养,进而一改以往忧郁的风景和叛逆的人像,开始用富有戏剧感又蕴含当代精神的图示创作出“仿大师作品”系列。这也让杨永生对自我艺术道路的苦苦追索有了答案。就这样,沿着这条艺术创作的脉络,他一路走到了今天。
策展人高远认为:“与理论家的研究方式不同,画家往往通过重构图像形成对图像的质询从而达成了对于绘画的研究。杨永生的绘画即是这种研究的一个独特的案例。他的绘画追溯了图像的来源,以及图像来源背后的种种细节和构成逻辑。无论是他画中风景还是人物,都有一个明确的图像来源,而这个来源有时并不是直观可见的;杨永生作品中的图像仿佛是图像的原型在历史和不同文化语境下不断演进的历程。他在图像语言中重新思考了图像变迁的过程,通过对于原始经典图像的细致研究,从草图到创作背景再到历史文献,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还原原始图像本身,而是在当下的语境和文化氛围中重塑图像原始的经典图像,从而达成对于图像来源的思考,并指明其合理路径。
这条路径指向了一种Meta-painting。Meta-painting在中文语境中有时被翻译成‘元绘画’。其来源是对理论家W.J.T.米歇尔所谓的自我指涉的‘元图像’(meta-picture)的延伸思考,在艺术史家斯托伊其塔(Victor Stoichita)的论述中,‘元绘画’(meta-painting)指一类自我指涉的绘画,在16、17世纪的西班牙和弗兰德斯绘画中有很多表现——即上述通过思考绘画再现自身逻辑的绘画,其中有些常常以‘画中画’的形式表现。”
展览现场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元绘画”不像一些批评家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概念,甚至成为一种绘画的类型和方法论,实际上,在原始的语境中,它既不是一个概念,又不能成为一种方法论。它只能是某些绘画带有的特征,这些绘画从某种意义上将表现的对象设为绘画再现以及图像构成本身。
在杨永生的作品中,“Meta-painting”提供了一种图像创制的策略。画家可以在绘画中部分或全部运用这种策略,以达成关于绘画本身的思考,这样的绘画,指涉的并不是外在的对象或者其他的主题,而是指向了绘画本身——关于绘画的绘画,自我指涉的绘画,研究绘画的绘画。杨永生的绘画理念及手段,通过对艺术史中经典图像的再造,以跨文化的方式思考了绘画形象再现手段和逻辑,我们可以称之为研究型的绘画或者“Meta-painting”。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