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媛:瓮中沙
2021年11月6日-12月29日
胡晓媛“瓮中沙”北京公社展览现场
胡晓媛《静置世 一》
胡晓媛在北京公社的最新个展呈现了《静置世》、《天上一日》及《石疑|再见,永恒》系列中的作品。这些装置延续了其一直以来以具体经验切入到对时间、空间、意识、存在等问题的探讨方式,以及对物质性、日常性、过程感的强调。厚重与轻盈、稳固与易碎……一种矛盾性的并置蕴含于《静置世》系列之中,提示了某种事物潜在的动能。而在《天上一日》及《石疑|再见,永恒》系列作品中,各种不同材质、属性的日常物间的组合在构成一个个陌生而新奇语境的同时,亦显现出某种内在的生长。
曼纽尔·马蒂厄《反思》布面丙烯酸粉笔和炭笔 120×100cm 2020曼纽尔·马蒂厄1986年出生于海地,201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蒙特利尔。多元文化的生活经历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其作品的内在驱动源自故乡的文化和历史,而外在形式则显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艺术家在HdM画廊的第二次个展中展示了其近年的新作。在延续以往的绘画语言风格及内在表述的同时,这些作品显示了艺术家更为开放的实践,其将灰尘、硅胶及燃烧后的布料融入画面,强化了作品抽象形式背后极具冲击力的某种超自然力量。
“刘商英:谁的绘画”星空间展览现场
十年来,刘商英往返于西藏阿里、内蒙古额济纳、新疆罗布泊进行《荒原计划》项目的现场创作。在星空间展览中呈现的绘画作品、纪录片及出版物等均生成于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展示了一种在地性的工作方法及其激发的创作可能性。这些创作于现场,以抽象为形式的绘画作品展现了属于荒原的色彩与性格。粗粝的笔触、斑驳的肌理夹杂着灰土与尘埃,显示了人工与自然的同构。充满艰辛且不可全然预知结果的创作过程记录的正是创作者与自然之间的反复对抗与最终和解。
“冯国东:1989-1999生活与工作”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冯国东是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官方艺术机制之外的一位艺术家。其不曾在学院接受美术教育,而是通过自学的方式开始艺术之路,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一系列油画、水墨画、雕塑及素描作品。正在SPURS Gallery二层举办的展览特别聚焦于冯国东1989至1999年的生活与创作,辐射了艺术家经营古玩店及其在北皋潜心创作雕塑的经历。展览所呈现的冯国东生前工作生活的场景及在此期间的艺术创作,生动勾勒出其生命中的若干关键节点及作品面貌。图:北京公社、HdM画廊、星空间、SPURS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