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留”链接你我,第八届画廊周北京圆满闭幕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833.jpg


第八届画廊周北京于2024年6月2日圆满闭幕。作为北京2024年开年来最为集中和隆重的艺术活动之一,画廊周北京从筹备到开幕都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在为期10天的活动期内共吸引到访798艺术区客流共计42.7万人次,全球累计曝光14亿+人次



在 “漂留(Drift to Return)”作为年度主题的引领下,共有40家参展机构呈现逾50个优质的展览项目。承担项目基石角色的主单元覆盖包括798艺术区在内的北京5大艺术聚集地,充分彰显城市的当代艺术活力;同时,本届活动延续画廊周北京一以贯之、兼容并蓄的项目框架,以主单元为根基,聚焦北京本地当代艺术生态;并通过艺访单元开拓视,汇聚全球当代艺术精粹;通过新势力单元呈现正在成长中的华语地区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共同助力主单元再造“新鲜血液”。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846.jpg



艺访单元重点关注全球版图内的当代艺术新动向,凸显了由画廊所在城市代表的地域多元性。今年艺访单元持续增强参展阵容,共纳入8家画廊。其中,艾可画廊(上海)和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巴黎)为首度参与,为北京当代艺术图景注入新生活力,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创新源泉。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902.jpg


今年新势力单元由袁佳维担任策展人,以“风的内侧”为题呼应本届画廊周北京主题“漂留”,着力于当下中国年轻艺术家对全球文化性和中国本土性的“漂留”关系的思考与表达,引出其生态所体现出的年轻特性与丰富面貌。袁佳维认为,当年轻艺术家要定位自己的身份,需要考虑地质时间与文化间性,在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上也都贯彻了这一观点。导览过程中,袁佳维提到了中国艺术家在年代和心态上的变化。以八九十年代甚至是北京奥运为节点,此前的艺术家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感,他们会批评后来的年轻艺术家缺少能量与批判意识。但袁佳维认为,现在的艺术家依然怀有批判意识,只是这种批判意识变得更加微妙。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909.jpg


本届画廊周北京2024公共单元特别项目“诗歌马拉松”更强调与公众直接发生互动与交流,该项目由艺术家邱志杰,常青画廊及画廊周北京共同策划,是艺术家邱志杰发起的“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的延伸。“诗歌马拉松”将持续整个夏天,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同期,秉承奥运精神,探讨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之间的人文共性,鼓励并征集全球儿童创作及传播诗歌。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919.jpg


画廊周北京2024除了“最佳展览奖”的颁布以外,在学委会的建议下,增设“探索无界奖”,共同构成双奖制度。



“最佳展览奖”由北京公社周轶伦“SANLIANZMK”荣获。展览展出艺术家近期创作的一系列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展览名称取自艺术家创作中常使用的建筑模板上印刷的意义不明的英文字母。这些文字往往没有指向意义,却在组合中达到字体排印学(typography)上的美感。这类字母图案被大量运用于日常消费品中,它们或是随机单词或是任意字母的组合。艺术家作品中处处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图像,混乱中映射出趋于同质的表面下的复杂机制和动态。看似散漫古怪,周轶伦的作品试图重新审视自身和外部、秩序和混乱、意义和行动、日常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928.jpg


“探索无界奖”由马刺画廊“罗克萨娜·皮鲁曼德:失去重心前的十七段叙事”荣获。展览以艺术家的十七件绘画、雕塑、装置与行为表演作品呈现她的近期感受与思考,也是其在中国的首秀。皮鲁曼德的创作从个人经历出发,展现了跨地域与跨文化背景下有关个人身份与家庭历史的叙事,同时,通过拓展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她更关注的是身体在主体与客体、观者与表演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其中产生的互动与变化。


微信图片_20240612101934.jpg


上述奖项由5位当代艺术行业代表(包括策展人、非营利机构代表、权威媒体从业者以及艺术家)历经2天、走访了博乐德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751D·Park园区及798艺术园区的21家画廊,共计25个展览后投票选出。



“画廊周北京作为一个当代艺术交流的平台,希望帮助本土优质的艺术家和艺术项目“漂”出去,作为来自北京的声音,走向国际的舞台。与此同时,我们的主题“漂留”所取的是留下的“留”,这也与画廊周北京八年来所做的事情相吻合,我们也希望将好的国际艺术项目留下来,呈现给中国本地的观众,让大家在北京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见证更多国际艺术现场的发生。”


——画廊周北京项目总监杨佳霖


微信图片_20240612102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