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伊斯 & 白南准 :遇见、预见

文 王薇 译 龙星如 图 昊美术馆

 

见者的书信 :约瑟夫·博伊斯 × 白南准 

昊美术馆 / 上海

2018/1/20 - 2018/5/13

 

“我认为诗人应该是一个通灵者,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者。” 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兰波曾在其著作 Lettres du Voyant(《见者的书信》)中作出过这样一番表述。 在这里,“见者” 代表了艺术家所应具有的某种认知 层面的超能力及预见性。借用此概念,以 “见者的书信” 作为展览名称,上海昊美术馆在历时两年的精心筹备后, 呈现了博伊斯与白南准的作品展。对于这两位为二十世纪艺术世界带来巨大变革并对其后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的先锋艺术家而言,“见者” 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存在于二者创作中的既着眼于现实而又超越于时代的激进艺术理念, 而 “书信” 则象征性地提示出这两位分别来自西方与东方的艺术家在彼此艺术生涯中所产生的交集与碰撞。

 

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展览分别呈现了白南准、博伊斯各自艺术创作中的部分代表作,以及由二人共同合作完成或是 体现彼此密切关系的作品。一层展厅的一个独立空间展示了与这两位艺术家相关的文献资料。墙面上的年表清晰 地罗列出他们各自人生中的重要创作节点及事件,而其下的展示台上则陈列了世界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有关白南准、 博伊斯艺术生平的书籍,为两位艺术巨擘的作品展提供了有效的文字梳理及补充。

 

作为新媒体录像艺术与影像装置艺术的先驱及奠基者,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的创作涵盖了包括艺术、音乐、科 技、媒介等在内的诸多元素。此次展出的白南准作品囊括了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创作的部分行为、录像、多 媒体、装置及绘画等作品。

 

受到约翰·凯奇的影响, 白南准在五十年代末中断了古典音乐的学习, 转而开始了实验音乐及行为艺术的实践, 并实施了著名的表演《向约翰·凯奇致敬》。 由于自身的音乐专业背景, 白南准的作品中时常会出现与音乐相关 的元素,通过对这一元素的运用及转化实现其作品中的观念性传达。随着电视机的诞生,白南准迅速地意识到这 一新兴事物即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并敏锐地察觉出其作为创作媒介所蕴含的形式及观念上的可能性。 结合一系列新兴技术手段,白南准在创作的不断推进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新媒体艺术呈现形式。此次展出 的影像《早安,奥威尔先生》即是白南准利用当时最为先进的卫星直播技术作为媒介向世界进行的一次作品展示。

 

在白南准炫酷的作品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是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这往往涉及到与宗教、哲学、文化、社会相关的表 述。譬如,对佛教思想的借用及转译就不断地出现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之中。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佛》与《蓝 佛》均延续了其早期代表作《电视佛》的形象元素,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前者的内敛与后者的外放似乎正是存在 于白南准思想个性中的两极。这类作品与此次展出的《印度之门》、《大象之门》、《塔》等作品中所蕴含的跨时空、 跨文化及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信息, 均对应着白南准的 “大历史” 理论。 这一点与博伊斯 “欧亚大陆” 的理念具 有某种不谋而合的默契。

 2821575269086_.pic_hd.jpg

“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 × 白南准”昊美术馆展览现场

 

相对于一层白南准作品的斑斓炫酷,美术馆二层呈现的博伊斯作品显得格外深邃而沉静。以约 400 件馆藏作品组 成的博伊斯展览部分主要由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署名版复制品、回顾性文献资料组成,其中包含了多件艺术家 创作生涯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全方位展现博伊斯复杂的艺术观念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 历的话,那么此次展览中放映的一部博伊斯同名纪录片则以一种真实而客观的视角对艺术家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 系统的追溯与梳理。

 

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西方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将艺术从单纯的形式审美层面拓展至承担起对人 类社会文化机制质疑、破坏、重建的职责范畴。面对其晦涩、深奥的作品,任何一种片面的解读都显得过于单薄。 站在那些承载着艺术家深邃理念,却又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的作品面前,对博伊斯深入解读的愿望不断地被 局部涌现的困惑所取代。或许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考量,展厅墙面上的几处文字以提示性的方式将展出作品纳入 四个代表了博伊斯艺术理念及特点的结构当中, 即 “人人都是艺术家”、“扩展的艺术理念”、“社会雕塑”、“激浪 与偶发”。

 

在博伊斯看来,艺术创作应当由行为、行为的残留物以及残留物的展示三个部分组成。此次展出的七件展柜作品 即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展柜中的陈列物均来自博伊斯部分重要行为艺术中使用过的物品,它们无不渗透着博伊 斯提出的 “人人都是艺术家” 以及 “社会雕塑” 的观念。这些观念指向的是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人们各自 的专业领域,从而使每一个个体参与到对社会改造的行动当中。

 

博伊斯早年在战争中被鞑靼人用油脂及毛毡救治的传奇经历众所周知。其作品中对包括油脂、毛毡、蜂蜜、铜等 自然物质的强调也更多指向一种能量的转换。这种带有萨满教色彩的世界认知方式,结合其乌托邦式的 “欧亚大 陆” 理念,共同构成了博伊斯及其艺术创作的精神底色。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在此次展出的两部行为艺术录像《如 何向死兔子讲解绘画》及《欧亚大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博伊斯与白南准看似截然不同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二者内在所具有的某种深层共鸣,譬如那种跨越文化、地域、 时代的思想及视野。 此次展览特别呈现了两件见证了博伊斯与白南准生前密切关系的作品—《荒原狼 III》与 《博伊斯之声》。如果说前者是在博伊斯主导下的一次即兴碰撞,那么后者则是白南准对博伊斯及二人之间过往合作的一种纪念。其中所反射出的不仅是两位二十世纪先锋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共鸣与相惜,更是他们对未来艺术潮流的共同预见及引领。

 1575269443298349.jpg

白南准 逍遥骑士 电视机、LDP、LD、自行车、钢架、霓虹灯


 1575269454573621.jpg

约瑟夫·博伊斯 迪林格 黑色麻套装录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