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脚 : 伪兽与魔咒之地

文 李旭辉 译 柯香玲 图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

 

黄永砅 & 沈远 :香港脚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 / 香港 

2017/12/20 - 2018/1/27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于 2017 年 12 月迁入 H Queen's 的新展览空间,并于 12 月 20 日以黄永砅、沈远两位 艺术家在港的首次联展 “香港脚” 作为开幕展。 位于香港中环商业黄金地段的 H Queen's, 是亚洲专业化艺术产 业的新地标,24 层高的垂直建筑,也是香港第一个专业经营画廊和生活概念店的当代艺术聚集地。位于 10 层的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空间,占地 500 余平方米,延续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一贯理念,打造国际化顶尖的当代艺 术平台。

 

此次展览展出了沈远的《黄伞 / 阳伞》, 黄永砅的《主权游戏机》、《驴皮记》和《蜡封戳》四件新作品。 展出作 品与展览标题并无直接联系, 但是, 它表达了艺术家对香港地缘政治的关注。“香港脚” 原本是一种足疾, 早期 的英国传教士发现香港人多患此疾 ;鸦片战争后在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 英国驻军士兵多受感染 ;1937 年上海 居民为了躲避中日战争南迁香港多染上此病。对此黄永砅隐晦地指出“在整个全球频繁移动和信息往来的今天,“香 港脚” 有了种被引申的新含义—凡是和香港有关系的便染上香港脚—香港本地最大的武器是使染指它的事或 物都带上香港脚特征。”

 

黄永砅2017年的新作“Les Consoles de Jeu Souveraines”《主权游戏机》中的老虎食人(士兵)会让人联想到2002年《乔 治五世的噩梦》,这件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西方殖民历史的关注。1837 年到 1911 年是西方殖民历史的高峰期,作 为当时的印度皇帝,英国人乔治五世喜好狩猎、帆船、集邮。而每种活动背后都隐射出乔治五世对附属领土的观 察、探险以及对领土主权的宣扬,猎虎行为在殖民时期也成为了一种领主风尚。在作品《乔治五世的噩梦》中黄 永砅想象出老虎反扑大象座乘的样子,但帝王已经不在,有趣的是大象是牛皮仿制的,而老虎也是狐狸毛假扮的。 这种王权的退场,和新力量的野蛮、狡诈事实上也是整个殖民潮落下之后,当执政者退位,秩序陷入到新野蛮时 期的隐喻。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印度,在任何被殖民者洗去原有宗教文化秩序的地区都会存在。虚席以待的王位, 期待借猛虎之力上位的狐狸,依然任劳任怨的牛皮大象,世界就像被拨过一圈的时钟,但依然滴滴答答向前走着。

 

在《主权游戏机》中,时钟依然存在,这是整个装置的底座基础,老虎食人被置于中心,四周围绕着蝗虫,报纸 和稻草制作的没有头颅的躯干,悬吊的香港地图。曾经有人将黄永砅的圆形装置比作佛教的曼陀罗,当然这也会 让人联想其早期的周易转盘,和太极阴阳图。不管这些宗教意味上的形式是否存在在黄永砅的作品里面,就此次 展出的作品而言,里面无疑也是机关重重,令人寻味的。

 

像游乐场一样的圆盘机器中,老虎扑倒的人偶是一个十八世纪英国传统的列兵形象,红衫蓝裤。作为黑火药时代 的象征, 红衣军本来是由一些不入流的低下级军士和清教徒自耕农构成的, 十七世纪, 克伦威尔为了阻击查理一世而建立了 “新模范军”, 为了区别身着白色制服的国王军, 新建军队统一身着红衫, 被民众亲切的呼为 “red coat”,红衣军作战勇猛,很快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但也因此,有弑君的罪行红衣军始终无法得到 “英国皇家” 的封号。


 2951575275924_.pic_hd.jpg

黄永砅《蜡封戳》(局部)

 

历史中红衣军以其纪律严格闻名, 战场中的冷静和顽固为其赢得一场场战争的胜利。 在作品《主权游戏机》中, 士兵即使被老虎扑倒也面无惧色。有趣的是老虎腰肥体胖,直扑士兵的咽喉,但定格的一瞬间却将自己金蝉脱壳。 此处黄永砅将暴力的角色抽空,设置了悬念。观众会思考老虎成为什么了,或者什么将会成为了老虎,这种虚席 以待的方式与《乔治五世的噩梦》中处理空置的乘骑如出一辙,但背后的现实情境却是不同了。

 

《蜡封戳》展开了一只蝗虫与香港岛屿链签订协定的时间轴,旁边还有黄永砅在飞机卫生袋(呕吐袋)写下的说明。 对于蝗虫的借用在此展览中尤为明显,蝗祸(黄祸)的流传由来已久,这是帝国主义时代西方知识分子对历史片 面总结的修辞。而黄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东汉对北匈奴征伐,导致匈奴西迁欧洲,驱 逐日耳曼人导致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从此西方人对东方人的政治迁移就非常忌惮。黄祸也逐渐在十八世纪的科学时代逐渐与人种论,达尔文进化论合流成一种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种族,国家之间的弱肉强食。这在国内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文明和野蛮,律法和主权,在今天的香港逐渐变为更为显性的话题存在,当司法无法获得独立,那么将是什么要主宰这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呢?蝗虫脚下的香港岛屿像被啃食完的树叶残留,这也对应了香港现在的混乱和羸弱。


《驴皮记》来自巴尔扎克的同名小说, 小说中可以实现愿望的驴皮也会消减使用者的寿命, 这与浮士德签订契约的魔鬼靡非斯陀有着同样的力量,享乐主义与对彼岸世界的焦虑构成的共响在这件作品中回荡,驴皮中心做旧的阿拉伯文铭牌,仿佛真能唤出魔力。驴皮,香港脚,碎屑一样的香港岛屿 , 正在进食的蝗虫,这些词句相互对应,相互隐射,展览带来三件黄永砅作品的确不多,但件件都是有的放矢,发散出的情思也是令人警醒的。

 

沈远的《黄伞 / 阳伞》使得人们一下从殖民历史, 文学神话, 地缘政治的话题转向了现实, 落到地面。2014 年 持续 79 天的占中事件仿佛又回到现场, 人们俯视着这些断裂阻隔的道路, 上面散落着 “黄伞革命” 的标志物小 黄伞,排列整齐的野营帐篷,自制的纸质办公区域,虽然示威最后以失败收场,但对香港之后的生活无疑是影响 深远的,此次事件之后,社会明显开始分化,不同阵营的角逐在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中展开,对于长期处 于市井心态的港人而言, 被纳入意识形态的漩涡当中是一种灾难。《黄伞 / 阳伞》将一个重要的现实节点重现在 公众面前,它的神秘之处在于,鲜亮与灾难是如此靠近,而未来的方向依然在扑朔迷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