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克·阿图伊 : 探访镜花园

文 王晓睿 译 龙星如 图 维他命文献库

 

塔里克·阿图伊 : 地面

镜花园 / 广州

2017/9/30 - 2017/12/15

 

去镜花园要从新造站下,再乘车大约 20 分钟。随着车的前行,周围开始变得人烟稀少,逐渐抛下了城市的喧嚣, 被绿树农田碧水环抱,路上还碰到两三只羊。相比于北方凛冽的寒冬,广州的风清冷中夹杂着丝丝温柔,目之所 及尽是绿色,竟生出些宛如天堂的美好。镜花园位于番禹区农业大观园四海马术,单是一路风景的迅速切换,就 给这次探访蒙上了一层遗世独立的神秘感。到了四海马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根赫然耸立的船木遗迹,绕过去 沿着一条小径继续前行,才真正到了镜花园。

 

镜花园的空间结构由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从入口看去,一排棕榈树大致分割出左右两个空间,一边 是错落有致纵向排列的七个展览空间,一边是一片鱼塘和菜园,其后紧邻着落地窗厨房。继续往前走,横着的两 个集装箱是 “这个店” 和办公室。七个展厅在外形上相对独立,墙体由裸露的砖体堆砌而成或是刷成平整的白色、 红色。其中一个空间的外墙由生蚝壳筑成,贝类的废弃物是沿海地区随手可得的建筑原材料,与岭南地区的气候 相宜,曾一度被当地人使用,还有 “千年砖,万年蚝” 的说法。走进展厅之内,外形各有特色的空间内部实则相 互连通,供观者没有阻隔地自由穿行。

 

正在展出的是声音艺术家塔里克·阿图依的 “地面” , 艺术家出生于黎巴嫩, 在法国学习电子乐并开启了他的艺 术生涯,他的创作不断挑战已有的认知声音媒介的方式,对乐器定义的重新思考,以及如何让作曲和演奏的行为 产生重叠。比如在项目《在内》中,他从听障文化出发,寻找新的建构乐器以及作曲和演奏方式。在《反转》系 列中,他邀请当代音乐家重新演奏存放在人类学博物馆的古乐器,将演奏录音并邀请乐器制造者以录音为依据创 作出一系列当代乐器。

 

此次展览名为 “地面”, 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基于对珠三角地区农业情境中人类活动的长期观察。 在笔记中, 可 以看到他对土壤、池塘、枯树等自然之物的观察,特别是在没有人过度干预下,对于自然界生态平衡和共生关系 的思考。他在笔记中写到,“尽管它们(池塘)看上去相互独立, 分属不同的主人, 所有的池塘却有看不见的联系, 它们 之间可以相互交替抽水和灌水。”

 

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为前提,结合自己储备的音乐素材,他与乐器制作者密切合作将对当地情境的观察转化成音 乐语言—创造出不同的乐器。此次展出的 “Silberminus” 便是由艺术家和乐器创作者 Leo Maurel 合作制造,这 是一套由四根笛子组成的乐器,气流通过乐器底部安装的唯一入风口进入,发出的声音连绵不绝。笛子的长度和 斜面尺寸可变,且因为气流是所有笛子共用的,作用于任何一根笛子也将影响到其它三根笛子。笛声分享着空气, 如同池塘群共同分享着水的分配。


模拟器的踏板和电子软件过滤和传播声音,如同植物群落在螺旋形的种植结构中相互支持,乐器的空间结构与邻 近的鱼塘以及鱼塘之间隐含的关系互相关联。当然,他的研究离不开对声音的记录,镜花园及其附近所处的声场, 园林里飞鸟虫鱼的声音、疾驰而过的车辆的轰鸣、不期而至的雷声、结尾的静默都纳入了他的声音系统。

 

乐器制造和展出只是开始,艺术家将自己作为 “地面” 的一部分,邀请更多的音乐家、艺术家、聆听者和创作者 进入,来探讨其中的可能性。Shane Aspegren、邓博宇、小河等音乐家在展厅中挑选乐器并即兴创作,更多的人 则在展厅中漫步,静心聆听。

 

此时,展厅成了一个生态体系,不仅与外界的光线、温湿度,风的流动,以及周围声音环境的变化产生互动,人 们的行动(拿起乐器演奏或者只是慢慢走动), 此时此地的情态反应, 以及因此而触发的书写共同形成了一个鲜活而妙趣横生的 “生态系统”。

 

正如聆听者游正宇在手记中写到,“地面” 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实时地载入在场的时间、空间和人群, 形成即刻的 场域和当下感 ;这些总体的因素,相互反射和作用,形成交感的网络,促成 “地面” 鲜活的生长状态。


2991575279273_.pic_hd.jpg 

“塔里克·阿图伊:地面”空间现场 日常聆听状态 镜花园


1575279545830311.jpg

“塔里克·阿图伊:地面”空间现场 日常聆听状态 镜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