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从数到模数

文 王晓睿  译 王米拉  图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谭平个展-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2018/9/1-10/21

 

“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2018年9月初到10月中旬,“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在站台中国开展。展览以《理性的点》的手稿开篇,意味着此次展览主要以谭平艺术创作的起点为主线。策展人崔灿灿阐释了这一手稿的形成过程:艺术家先用横线和竖线以5厘米或10厘米为单位将画面平均分割,之后随机在画面靠近中间的位置点几个点,这几个点相互连接并延长,线条与线条之间再次产生交叉而形成不同的点。

这些最终留存在画面中的点既是随机的,也是必然的。如果我们预先看到过谭平的作品,不管是大面积色块的相互重叠,还是炭笔在白纸上行走的痕迹,都很难将其与眼前这幅仅以点线面构成、背后有一套需要经过复杂运算的作品联系起来,但是进一步追根溯源、抽丝剥茧,会发现“模数”这一概念作为一种基本语法构建起谭平的艺术创作。它与语言中的语法有异曲同工的用处,词语和词语之间只有在遵从某一特定语法关系的前提下,相互之间的排列组合才能够生成无限多且有意义的句子。展厅中呈现的九件视频影像及多组素描、版画、油画及装置作品,正是在某一种或几种模数的构建之下所生成的众多可能性。

展厅右侧入口处的墙面上张贴了谭平1993年毕业展的现场图,艺术家于198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这件名为《时间》的毕业作品不仅与时间相关,也与空间有密切的联动性。而模数这一概念第一次引入到创作中则是在1997年,艺术家谈到他先做了很多20×20cm的铜板,每次印刷都从中挑选出五块进行创作。这些规格统一的正方体铜板为相互之间的随机排列组合提供了可能。当我们站在2018年的节点向前追溯,可以清晰地看到谭平对于时间、空间、模数等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在创作初期就已经建立,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以贯之。

结合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模数”这一概念与他在德国接受的艺术教育是分不开的。艺术家曾在访谈中提出,“在德国艺术教育中,世界皆是由数字组成,在训练中不断地对世界进行数字的解构,使得我们对于画面的认识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事实上,“数”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从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本原之后,众多哲学家纷纷提出自己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其中有水、土、火、气等等。到了毕达哥拉斯,对于世界本原的探讨第一次跳出了自然界某种具体可感的物质形态,进入了抽象符号构成的思维领域。我们终于超脱了感官的蒙蔽,找到一种以抽象思维来解释世界与人生本质的方式。从数到模数则是世界本原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完美运用。模数用于工业以及建筑中,是说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都由统一选定的尺寸单位为基础。这一通用规则以最简洁的方式实现了从一到多,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的高楼大厦,都是以这一规则作为基本语法构建的。

谭平的艺术创作则是在深刻认识到了数、模数这些基本概念之后产生的众多可能性,具体来说,艺术家提出了三种阐释的角度,一是画面内部的比例关系,二是画面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三是创作理念与时间的关系。

画面的比例关系在早期名为《平衡》的作品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件由白、红两种颜色构成的作品恰当地解释了色彩之间的较量,尺寸之间的平衡。《60×60》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则阐释了画面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先是在两米四乘一米二的大木板上用木刻刀创作,之后将木板以60×60cm的基础比例切割,并在不同的空间分散、聚合、重叠,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展览的一件影像记录了艺术家在元典美术馆的创作《……》,当艺术家进入不同的展览空间,空间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会激发创作灵感,这件作品正展示了艺术家通过灯光与空间互动的过程。展览期间舞者在空间中的舞蹈一静一动,让空间与人产生了如呼吸一样的和谐律动。创作理念与时间的关系在《+40m》这件长达6个小时的创作过程中集中体现,时间的设定既是为了保证刻刀的速度相对均衡,也要利于手对刻刀力度的持续把控。在正式创作之前,艺术家多次尝试,最终将创作过程设定在10分钟刻1米的节奏。


“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综上可见,谭平的艺术创作是非常自由开放的,方式多种多样,材料不拘一格。繁多却不散乱,则是因为艺术家在最开始就是以一种或几种“模数”作为基本语法进行构建的。正如他谈到,艺术家不应被材料限定身份,选择最为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是艺术家的必然使命。艺术创作就像“铐着脚镣跳舞”,有基本而清晰的方法论,并根据不同的空间和情况发挥最大的能量,这也许就是谭平在不同时期总是能产生新的可能性和创造力的原因。

从艺术创作延伸到社会,每个人都是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寻找平衡。艺术家本身也身兼老师、院长等多重的身份,不同身份自然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构成的规则。但是也可以看到,不管谭平有多么繁重的日常事务,艺术创作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他的素描画《彳亍》是在一天工作或者一周工作忙碌的间隙,抓紧时间画出的一两张“素描”。《彳亍》构成了人生匆匆忙忙的行走,而行走停顿的间隙,则是自由产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