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pbeijing:自然光下的还原
针、线、活
zapbeijing / 北京
2020年8月8日—8月30日
798艺术:此次在zapbeijing空间的新展“针线活”呈现了一系列与手工制作相关的作品,如何想到以此为主题策划这样一个展览的?能否结合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谈谈他们对主题的各自回应?渣巴(zapbeijing创始人、艺术家):“针线活”展览原文标题包括顿号,实为“针、线、活”。针,针对雕塑语言而言。雕,意为“去除”,(塑,为添加)一个针孔,即为一次去除。王宝菊《正位、后位》、渣巴《我没去过英国》均实为雕塑作品。王宝菊在画布上扎孔,一幅从正面向画布后面扎,一幅从画布后方向前方扎,两个刺痛布匹的动作形成两个对偶的不同视觉结果:向画布内深凹,向画布上突起。渣巴《我没去过英国》在北京地图上扎一幅英国地图,每个针孔在北京地图上标示“地点”的意义在所有针孔凝结成一幅英国地图时消失。线,为添加或连接。陈蔚《外婆》即是用外婆的头发刺绣一幅外婆肖像。席丹妮创作于2019的《蚊帐》源于外公在60年代因为布票短缺,每天排队买限额4个的口罩,积攒起来,把口罩拆成纱布连缀缝纫成两顶蚊帐。一块纱布在制度之间游离。王宝菊《一根红线的五个旧址》根据zapbeijing空间现场创作,在六个螺栓位置为一个单位的“画幅”内创作五幅作品,作品为一根红线在定位点之间取舍连接,形成不同的形状,此为限定条件下的变奏。活,为作品,针线为手法综合的结果。黄朔菲《白色》系列,其中一件用布片按一块石头的切面缝合连缀,把一块石头包在布里面,石头的重量保留了,石头的视觉惯性联想被切断了,这是对日常惰性的提醒。渣巴《A4》把一摞A4纸钉在一件上衣的领口,探讨印刷厂的尺寸体系和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服装尺寸制度之间的冲突以及冲突可能带来的新视觉机会。刘符洁《摩西的鼻子》用布呢缝制,刘感叹于在书籍上所见的雕塑其实只是一个雕塑在光影下的“雕塑的形象”,甚至包括一个鼻梁投影在眼窝处那一根稍微色重一点的暗区的边缘线,刘符洁使用雕塑的手法讨论此事。所以《摩西的鼻子》更多是谈一个雕塑在媒体传播下的遭遇,即越来越趋于平面化的空间体验。798艺术:zapbeijing成立至今已有3年时间了,当初在798设立这样一个空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渣巴:当初在2017年成立zapbeijing是基于对画廊基本都是白墙打射灯这个行业化特征的不认同。zapbeijing是北京唯一立意在自然光线展示艺术作品的空间,包括下雨天。普通光线比射灯光谱更宽,颜色还原更接近真实色彩,自然光线非常均匀,不会认为造成观众观看作品时额外的障碍,比如大画经常画幅中间曝光过度,四个角却欠曝。798艺术:在zapbeijing举办的近二十个展览呈现出较为多元的面貌,在合作艺术家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在你看来,相比于体系中较为常见的空间类型及运营方式,像zapbeijing这样的空间自身的特点、优势及挑战更多体现在哪些方面?
渣巴:zapbeijing空间比较偏建筑作品,我们更希望艺术家作品是和空间进行某种程度对话,而不是一个舞台,zapbeijing的每一个展览几乎都是同谋。zapbeijing比较容易被艺术家欢迎,因为艺术家会更容易感受到它对作品完美还原的努力。艺术家基本比较被动地接受现在场馆的条件,而当一个合适的空间邀请他,他会感受更多的尊重。在合作艺术家方面,绘画类以及小型装置类的艺术家偏多,也有专门针对空间进行展览创作考量的艺术家。空间的挑战在于,我们还未收到更多收藏家的光临与体验。798艺术:运营一个空间无疑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小空间则是意味着更多的亲力亲为,此外,在策划空间展览的同时你作为艺术家也在进行着创作,如何在多项工作中寻找平衡,或者说有效地分配、切换?渣巴:我一般画画,每天会固定一个小时,先完成这个任务,其他时间都可以用来服务于空间运营的工作,现在已经可以很好地协调。一个艺术家做一个空间的经验并不是坏事,不同的角色会帮助自己更好看到这个领域里不同角色的付出,而这一点在之前作为一个纯艺术家时我是看不到的。798艺术:今年空间以及你个人的一些工作计划是否受到疫情的影响?对此,你是如何思考及应对的?渣巴:今年,我想每一个人都被大大地影响了,于我以及zapbeijing只能奋力前行,不计前程。关于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呵呵。"针、线、活“zapbeijing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