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薇 译 龙星如 图 今格空间
对色彩、空间、结构、感知等层面的实践及表达构成了陈若冰在其抽象艺术创作中的主要探索方向。近年来,在延续相关思考的同时,创作显示出一种由平面向空间拓展的倾向。在今格空间举办的个展“River of Light”中,艺术家通过自墙面延伸至地面的色带完成了对空间的占领及转化,并结合其绘画作品中的诸多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生成于三维空间中的感知现场。
如同在陈若冰绘画作品中所常见的色彩组合方式,空间中的色带同样由两种基本色彩组成。在一个没有视觉遮蔽的长方空间中,带有灵动之感的荧光红与荧光绿在视觉层面形成了一股无可回避的冲击力,并在白墙灰地的衬托下生发出一种奇特的光感。色彩仿佛因此脱离了其原本的物质属性,从而具有了某种灵性的光辉。空间中的色带仿若一道道自上而下的河流,以一种生动且颇具诗意的抽象形态巧妙契合了展览主题所引发的联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附着于订制布纹胶带上的色彩呈现出统一而均匀的特质,艺术家却通过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绘画性介入为这一工业化的产物注入了某种微妙的人文气息。事实上,以布面作为胶带材质的媒介设定本身即显示了该组装置作品与绘画作品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在胶带轴的两侧,艺术家通过手工上色的方式使其产生色彩的渐变。这一手法同样被应用于附着在墙体上的色带部分。除去顶部及底部,艺术家在色带的中间部分稍加渲染,从而在整体上显示出一种色彩及光感上的巧妙过渡。略带随机性的笔触与不规则的色域边缘,显示出创作者主体的在场,使原本同质化的色带产生了个性化的差异及人性化的温度。两种色域相交处所呈现出的微妙而丰富的层次变化正契合了艺术家绘画作品中的相关视觉构成。
陈若冰 RIVER OF LIGHT-现场图
陈若冰《RIVER OF LIGHT》46x25cm 2017
两组由数十条宽窄不一的色带构成的条状序列在空间的两侧以不对称的形态遥相呼应。在每一侧的墙体上,荧光红与荧光绿的色带以带有一定秩序感,却又不完全规则的排序方式依次排开。色带错落有致的排布显示出一种既具有表面随机性,又不失内在理性把控的基础形式架构。宽度不等的色带及相邻色带之间的墙体空隙在虚实相生、急缓相济中形成了带有节奏感的呼吸,并生发出一种数性的美感,仿佛以抽象的形态生动地隐喻着某种存在于自然事物中的本质规律。
如果说墙体部分奠定了一种略带秩序感的理性框架,那么地面部分则体现了一种基于理性框架之上的感性表达。创作过程中的随机拉伸,使地面部分的色带呈现出长短不一的面貌,而色带尾端保留的立于地面的圆形卷轴则使作品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动势。地面部分仿佛是从墙体部分自然生长而来,犹如突破画框边缘的笔触。这种从理性序列中延伸出来的感性释放为作品注入了一股灵动的生气。而创作过程中,对地面色带长度的展开又收回则显示出艺术家对这种感性抒发审慎而克制的把控。一放一收间所透露出的“欲言又止”,不仅为作品带来一种含蓄、内敛的气质,亦使其中所蕴含的未尽之意余味悠长。
陈若冰 RIVER OF LIGHT-现场图
陈若冰《RIVER OF LIGHT》 46x25cm 2017
不难发现,这件空间作品不仅涵盖了包括色彩、结构等在内的出现在陈若冰绘画作品中的诸多语言元素,同样蕴含了一系列存在于艺术家创作中关于自然、生命、精神、感知等层面的形而上的思考,以及始终潜藏于其思维意识深处的文化基因。所不同的是,打破了传统绘画边框的创作方式使陈若冰的艺术表达及思考从一个栖身于方寸之间的二维虚拟空间拓展至一个带有不确定性的三维实体空间之中。这一实践在为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亦使由作品所带来的感知体验扩散、弥漫至一个立体的空间场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