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暑期尾巴来刷798必看展览
转眼暑假已接近尾声,作为798资深达人的你,这些展览都去看过了嘛?
我们为你整理了37个精彩展览,快来看看你有没有漏下的吧~
01 成为安迪·沃霍尔
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其中包括首次于安迪·沃霍尔美术馆之外展出的摄影作品和文献物品,特别聚焦于安迪·沃霍尔身为摄影师和实验电影制作人的艺术实践。“成为安迪·沃霍尔”重新审视了与沃霍尔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与艺术遗产。02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蜡烛袋
阿姆斯特朗为此次展览创作了全新作品,将林冠北京的空间转化成与其以前作品相互参照的微观世界。这些全新作品包括步入式的绘画房屋模型,真人大小的霸王龙头骨青铜铸模,大规模的墙上装置以及新作绘画。这些作品暗示了阿姆斯特朗本人的生活和童年,以及流行文化和艺术史的对话,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现实作出评论。
03 海克尔,白垩纪与倭瓜——自然科学艺术展
这是一场融合自然科学与艺术的展览,汇集15+中外知名艺术家作品以及8米长的巨型远古恐龙骨骼模型、55+远古琥珀、古生物化石、2000+黑水摄影、博物画、贝壳收藏......无论你是爱科学的博物迷,还是热衷艺术打卡的文艺青年,在这场展览里都能找到乐趣。
04 i游乐场——IOMA第二届国际绘本艺术体验展
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世界,展览为每一个有童心的你提供通往绘本世界的通道,在这里可以尽情解放天性、发挥创造力,在玩乐中获取知识。
05 拉丁美洲——夏日绘画展
本次展览中,五位拉美当代艺术家将站在中国传统写意的角度展开思索,让这种内在精神与其所熟悉的创作方式碰撞出新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与各自的生长环境及由此形成的创作语境相互关联。
06 张月薇:甲乙丙丁
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近期创作的26件绘画,展示艺术家在疫情刺激下的一系列感受、思考和反应——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审视,对以往绘画素材回收和循环的方法论的发展,所有作品同时也延续了艺术家对地缘政治、亚裔身份、信息社会等议题的一贯兴趣。07 折叠
展览邀请四位艺术家,共同在其抽象艺术作品中,挖掘“折叠”。他们的作品有共通的视觉抽象与直觉叠加的审美特征,又有各自独立、完整的观念意图、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构成体系。“折叠”为我们呈现了,在面对当代精神的框架中,各种表现形式的边界溶解下,抽象艺术以何种状态存在着。08 许永城:宫娥与喷泉
宫娥与喷泉, 是从许永城作品中抽取的两个形象,展览以“宫娥与喷泉”作为主题,是对这两种事物所蕴含的私密或公共属性的思辨,它涉及了艺术的阶级区隔,又隐含了时代变迁中艺术观念与文化景观的更新。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王绍强作品三十余件。从科学、史学、美学等多个维度,系统呈现艺术家的水墨实验探索与实践。在追求新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的同时,王绍强将现代自然科学与传统山水相融合,构建出时空沉淀的新山水视觉图像。
该展览中,葛宇路似乎摒弃了占据其艺术实践的一贯方式——以自身介入社会公共空间来剥开秩序的外壳; 相反,他选择沉浸在某种初始的,看似无需观念转译,只需葛宇路自身的躯体肉身存在,只需其肌肉记忆就可驱动的绘画行为中。
此次展览是夏禹继“新青年”(2014)、“叙事体(2015)”、“果园”(2017)、“虚拟语气”(2019)后在蜂巢的第五次个展,展出他近一年来的最新坦培拉绘画创作。夏禹的绘画展现了标准生活的破绽,正视生活中总会出现的无聊瞬间,却也自有平凡真实的可爱之处。
跨领域的文化阅读与感知一直或是方媛创作的重要隐性动力或驱力。像是步伐湍急的穿行在纽约的街头巷尾,目不暇接的瞥见各种充斥着对峙、冲突与意识形态的文化痕迹,方媛的绘画有一种急促感和破坏性,这种不平和与激烈感时刻在提醒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件绘画而非图像。
忍冬,也叫金银花,因叶片经冬不凋而得名忍冬。在疫情肆虐的寒冬,计洲将目光落到这一种植物的原因不言而喻。同时,一旦开始留心,艺术家很快发现,忍冬纹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纹饰仍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其原型忍冬一样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现代摄影与传统图案之间的张力,是忍冬这一主题令他越发着迷的地方。
时间与空间同样是当代艺术中的重要主题,在形形色色与之相关的作品背后均体现了某种来自创作者的时空观念,其所关联的不仅是作为个体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亦牵涉至更为宽泛的哲学乃至文化层面。展览展出冈本信治郎创作于不同阶段,风格迥异的作品,为大家展示“波普”之外,一个更加鲜活立体的冈本信治郎,以及他如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据自己的信仰,构建了一个有着全面艺术体系的Okashin世界。
此次展览的作品致力于表现当代人被社会异化后的思想状态和生命体验,揭示当代人内心时常处于一种漂泊无依的状态,挣扎着向外寻找一种自身的集体认同感却又不可得的纠结状态。
通过展览呈现出使用具有中国色彩的墨汁所体现出的黑白,体现东方美学的单色,以及与西方抽象所结合的“李向阳式抽象表现主义”。
草莓作为题材意指草莓带给我们的整体意象——标准化、先进、舒适、美好、乖顺、无害的品质——商品抑或可爱女性。而题目里英文的拼写错误提示完美人工背后的真相。作品采用街头涂鸦的手法描绘对迷人魅力(Glamour)的庞大需求与其幕后对此需求的规模化生产,工业和资本对自然/身体的塑造、筛选与淘汰。
“新一代的工作方法”指的是,近几年在艺术、建筑和设计领域中,最具代表的新一代的艺术家所呈现的新艺术现象,以及带来的新工作、新身份、新方向、新生活的变化。
20 中岛英树世界巡展MADE in JAPAN.TOKYO
展览围绕400件珍藏作品与手稿,通过中岛英树的三次相遇-与Peter Saville的设计相遇,与时尚杂志《cut》的相遇,与坂本龍一的相遇,四个关键词-出版物,文字设计,设计中的摄影,个人艺术创作了解设计大师作品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去展览现场探索中岛英树的设计原点,探索他的纯粹和欲望。张心一的个展《等待戈多巴胺》呈现了艺术家近期的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作品。
2020年10月郑江回到家乡开启了《地珠》作品的创作,这是他在家乡连续创作的第五个年头,问及他为什么会转向家乡进行创作时,郑江讲到与父亲的一次意外受伤有关,父亲的受伤使他对父亲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进而延伸到自己重新思索与这片土地的关联,以及自身属于其中的自然和地域的问题。
孟禄丁相信朱砂这种物质可以带来一种超验的体验。朱砂一直以来被当作驱邪之物,在中药中也被用于安神。在画作上使用朱砂,某种程度上是将艺术作品转化成另外一种维度中的物体,从而为画作打开了一种新的入口。这种双重性与艺术家的绘画观念不谋而合:作品是开放的,在人与作品不断接近的过程中,艺术家与观者处在平等的位置上。金俊杰的作品打破了二维创作的局限,寻求三维立体的突破,画面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体:他将丙烯颜料按照提前设计好的色彩搭配一层层涂抹在画面之上,当颜料堆积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用刨刀进行雕刻,不断的对颜料层进行剥离,过程之中逐渐露出的颜色都是未知的,最后呈现的效果有一种不确定性。本届展览特邀十四位青年艺术家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跨度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出生,她们具备全然不同的成长经历、思想、态度,语境的多元化、形态的多样化为本届展览增添了许多未知、陌生、鲜活的气息。作品形式以装置、影像、综合材料为主,在材料选择、主题偏向、展示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全然一新的面貌。展览中艺术家尝试捕捉现代技术的童年时刻,并试图将 “气候”的变化隐藏在他日常的艺术制作之后,表达对时间和科技生活的观点与感触。「视域剧场」,意在透过客观经验,以原始的视觉表达,营造出主观意识下最纯粹的叙事剧场。如果说,绘画是将内在意识投射于二维平面,那么雕塑是从物我关系出发的空间互动,数字影像藉由技术重塑了叙事与空间的感知。林枞的作品是从理性的思考出发,借由感性的艺术媒介传达。创作元素——从形象、 色彩、基底、文字、结构与媒材等,由小至大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其元素不 断自我排列与重组的向逆过程,从而走向一种复合与抽象之间的游移 以此打破“风 格” “叙事”“表现”等习惯用语的边界。
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的水墨、立体雕塑、空间装置作品以及将立体与空间压缩成平面的浮雕作品,呈现出在水墨绘画方面进行探索的成果。观众可以通过曾健勇大胆的水墨实验探索,感受艺术家笔下古今文化的互相碰撞与交融。此展览是画家正雨的人生首展,展出其近年来的创作精品共22幅。正雨的作品表现了象外之象,在这一点上,他也打破了油画与国画的边界,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境域空间。
今年艺术节的主题将聚焦“艺术教育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把来自中丹文化艺术机构的原创性艺术作品以及妙趣横生的现场表演呈现给大家。艺术家大橘子在《你好啊,大艺术家》展览中,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些人类的艺术珍品进行了解构诠释。用这个时代的视觉语言,带你穿越时间之河,重返那个闪光的艺术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从达芬奇到弗里达·卡罗,重新遇见大艺术家们,让他们来到你的身边,做一次亲切地问候——“你好哇,大艺术家们”。《小王子》是全球拥有最多读者和译本的儿童文学经典,不少艺术家曾参与创作,陋室五月Steven Choi是首位获法国官方授权绘制《小王子》的华人艺术家。本次展览名称为《小王子》75周年新版绘本画展:『爱与光的未来』,展出作品涵原著经典场景以及陋室五月全新创作从未曝光的《小王子》第二部故事画作,总数超30幅。WKgallery联合小豚自拍馆携手艺术家姜涵,在本次沉浸式艺术展中共展出其原作十余幅,包含了近十年间艺术家创作的天工开物、流光碎影、文学启示录等系列。姜涵笔下,“线”“人面”“肢体”是频繁出现的意象,并伴随着浓烈的暗黑、哥特感,展览将其创作特色与关键点进行拆分与整合,最终呈现了沉浸式体验艺术家原作中异世界的创新观展方式。历经800多天精心筹备。继上海站、成都站之后,“超级英雄”再次集结,将于2021年7月末震撼登陆北京!近50余幅珍贵漫画原稿及50余幅限定签名版画,42天展映,尽享极具感染力的超英精神!阿狸童话新生艺术展联手当代城市艺术家庞凡FANSACK,潮流艺术家WISEMAN、KUPAJI,新时代少女毕加索宋三土SANTUSONG,共同打造三组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展览,跨界艺术展将以14天为一个周期,轮番呈现出不同艺术形式与阿狸的灵感碰撞。国内首个以“日本妖怪文化”为主题的展览“生生·浮世之光:YOKAI OF JAPAN“在北京展出,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妖怪画入手,带领观众回溯日本妖怪形象的演变之路。现场观众可以领略玉藻前、天狗、酒吞童子、茨木童子、清姬等众多“名妖”的魅力,了解妖怪的形象和地位如何随着日本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