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燮:合一世界

文 王薇  译 贺潇  图元典美术馆


关系·沈文燮个展

元典美术馆/北京

2018/8/27–11/26


在沈文燮的诸多装置作品中,自然物与人造物往往以并置的状态呈现,显示出一种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精神的共存。其创作更多体现在对物与物结构关系的措置,而非对物质形态的变更。这种在创作中对人为干预尽可能的抽离反而使物质自身的精神性被激活。其在近年的绘画中延续了装置作品简约的视觉效果、物质的自言性及其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等特点,在融入了某种来自个体的主观经验及感受的同时,呈现了一个内在循环的合一世界。


艺术汇:此次在元典美术馆个展中展出的作品是你对自己70年代经典作品的创意性复原,以及近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这样的安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沈文燮:去年我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了回顾展,那时谷燕馆长前来参观,建议我在元典美术馆的个展主要展出创作于70年代的作品,特别是1973年我在巴黎青年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以及近期的绘画作品,以此构成一个新的展览内容。上世纪60-7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系列美术运动,艺术家反对传统艺术形式,努力在艺术创作中寻找新的概念。现今欧美艺术界开始重新关注这一时期的美术运动,这是一个流行现象,他们的目标在于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所以,谷燕馆长的建议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再现前卫艺术的想法。


艺术汇:此次展览以“关系”命名,事实上,“关系”不仅是你的一个作品系列,亦是你装置作品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渗透在作品的多个层面之中。应当如何理解“关系”在你创作语境中的意义?


3491575859623_.pic_hd.jpg

呈现 钢板、木 , 20 × 390 × 80cm, 2015


沈文燮:我放弃了以对象为主的创作方式,把没有人工介入的自然材料加以展示,希望材料之间能够形成自己的关系。通过将自然材料结合,使其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是我创作展开的方式。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有好的关系,也有不好的关系,我把材料结合起来的时候也会如此,但这些都是很自然的结果。我的意图是表现人类或物质世界现象的绝对性和必然性。


艺术汇:在你的诸多装置作品中,自然物与人造物往往以一种并置的状态呈现,从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种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精神的共存。它们更多指向的是交融抑或对立?你是如何看待二者之间关系的?


沈文燮:如果说20世纪是人类残忍地征服自然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世纪。我们21世纪的人应该向自然学习,找到与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这是我想强调的。我觉得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是彻底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创作,它们表现的是艺术家想表现的内容,作品是没有空间留给他者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品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品有很明显的差别,后者具有一种整体性,是一种绝对权力下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品表现的内容则是某种关系的结合,存在一种观看者可以介入的空间。但我并不认为二者有高下之分,只是表现方式和意志有所不同。


艺术汇:尽管转换了形式,但在近年创作的绘画作品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与装置作品之间的共通性,比如简约的视觉语言、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等。相较于装置作品,你在绘画的创作中是否更多融入了某种来自个体的主观经验或感受?


沈文燮:平面作品和立体作品是一样的,因为这是一个合一的世界,物质之间是互相循环的关系。从艺术家的视角来说,雕塑作品有时看起来像是一个平面作品,而绘画作品有时又有一种立体感,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具有不可分的特性。虽然之前我没有采用绘画的形式,但我觉得自己一直在画画。15年前,我在巴黎工作室进行雕塑创作时遇到很多困难,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不容易,有沟通的问题,也有经济上的问题。于是,我就用毛笔在画布上画画,这虽然不是我追求的创作方向,但绘画成为了一个展示潜意识的媒介方式。


我的绘画主题来自家乡—韩国最南边的统营市,那里滨临大海。有一天,当我望向大海的时候,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世界,当代艺术问题的答案也蕴含其中。大海是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的共存,这是一个有关存在和时间的世界。很多对象凝聚在一起,然后解散,如此这般反复运动,这和当代艺术界是非常相似的。我们看大海的时候只能看到表面,却不能看到内在,大海给予我的灵感恰是那个我们看不到的活泼的世界。所以我在画布上将油画和丙烯结合,先画一层油彩,再画一层丙烯。丙烯是水溶性颜料,不能和油画相融,所以要用力反复画很多遍,画面也因此而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我的作品和传统绘画的区别在于,后者想表现某种对象,但我的绘画结果是不可预测的,这是跟人的意志相对立的。我在绘画中重视的是呼吸感,我以一个修行者的心态来进行创作,想表现的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性。


艺术汇:无论是你的装置作品抑或绘画作品,都蕴含着一种东方的气质。你认为东方文化及思想是否在一种形而上的层面作用于你的艺术创作?


沈文燮:我个人认为在谈论艺术作品的时候不应使用“形而上”的词汇,因为艺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第一次出国是为了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我感受到了自身与西方人思想的区别,但也同时感受到了一种共通性。如何表现这种差异性与共通性是我所考虑的问题。我出生于韩国,上学的时候,除了韩国历史之外我也学习了中国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以及日本的近代历史。战争发生之后,我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我的思想中有很多不同因素在发生作用,梳理这些因素最好的办法是去掉不必要的因素,给精神腾出一个空间。


当代艺术是没有地域性的。对西方人而言,他们会认为我们是从东方国家来的艺术家,东方人则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他们。西方人觉得自己代表的是世界性,这本身就体现了他们的一种优越感,而我们也同样是世界艺术家。


1575861432491082.jpg

“关系·沈文燮个展”元典美术馆展览现场 


1575861445356233.jpg

关系(状况 5) 木头、画布, 224 × 180 × 350cm, 1972

 

1575861458124408.jpg

呈现 — 岛 绘画 , 35 × 55 × 2c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