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沌的现实进行参与式的挑衅

文 顾虔凡 & 何雨祺 译 夏盛 图 纽约建筑中心

 

5×5 参与式挑衅

纽约建筑中心/纽约

2017/7/11 - 2017/10/31

 

纽约建筑中心从今年夏天一直举行到深秋的展览 “5×5 参与式挑衅” 兼顾趣味性和思考性。标题中的 “5×5” 是指展览 邀请了 25 家年轻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针对 5 个社会议题通过建筑方案和模型设计来做出回应, 这些话题让建筑师带领着 观看者直面我们身处的社会现实 :从日益增长的收入差距、移民和全球化的现象,到科技对日常施加的影响、监控反射 出的权力威胁……等等。

 

如展览主办方所说,作为一种职业实践,建筑要在深度参与到公众现实的同时保持在自己身处领域中犀利的挑衅性。在 历史上,先锋建筑实践在过去几十年间常常通过图纸画稿表达对于人类境况最前沿的设想与构思,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 “建筑电讯” 组合所构想的可移动城市,还有七十年代库哈斯将柏林墙移植到伦敦并在两堵墙之间建立狭长城市的设计, 这一激进的构想被库哈斯称为 “建筑的志愿囚徒”。 这个展览所希望的正是延续这样的先锋精神, 以建筑学的实践和思 考对当下的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挑衅式的反观。

 

“无人机停机坪” 是第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 主办方认为未来的包裹快递有极大的可能会由无人机来取代卡车等传统的 交通工具 ;在现实中,电商巨擘亚马逊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一直与 NASA 等机构协商,建议将 200 至 400 英尺的空域开辟 为商业无人机的专属。 建筑师对此的回应需要落实到更实际的层面, 比如是否需要建立无人机之间彼此通讯的信号塔, 现有的建筑顶楼是否需要铺设传送带并配备仓储空间等。

 

纽约的 SOFTlab 设计工作室对此项议题的解读是返璞归真的, 他们将无人机设施视为一种现代 “鸽舍”, 以手机信号塔 般的外形树立在建筑物顶部, 像传送信号般收发具体物件。 在 SOFTlab 的模型提案中, 他们为建筑物的顶楼插满了长 长短短的信号灯塔, 与水塔、温度调节机箱一起成为日后建筑结构不可或缺的基建设施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无人机就 像是会飞行的蚂蚁,它们为完成大型任务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网络,或是通过接力传输食品物件以节省个体的能量。”

 

为国家安全局设计社区分局的任务像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总部位于美国米德堡的 NSA 因为斯诺登事件而曝光了棱镜计 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 致使对普通民众施行监控的境况引发了广泛的谴责。 假设 NSA 意图通过建造社区分局向美国 民众 “伸出援手”, 那么这些遍布各处城镇, 总是坐落在社区主街的建筑物该如何一方面装点门脸一方面继续加强监督 工作呢?

 

Abruzzo Bodziak 建筑事务所提交的方案是一个被镜面包围的方盒子模型。 四面侧墙上均有挖开的小孔, 提示观众将手 机贴准后透过摄像头来对内里一窥究竟。他们对于这一假想任务的建筑回应也构筑出了更大的假想性空间 :移动设备的 摄像头像是被赋予了特权般可以打开这座机构的 “后门”, 内里密密层层的框架结构隐喻的是虚拟现实刺穿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购物、祈祷等各种活动的无处不在。 如建筑师们所说,“网络空间比任何具体的建筑空间都要更大, 矛盾 的是,建筑包含着网络,而网络从中向外无限延展。

 

1574147872588046.jpg

“5×5 参与式挑衅”纽约建筑中心展览现场 


1574147900566096.jpg

“5×5 参与式挑衅”纽约建筑中心展览现场  

 

生活、工作、购物、祈祷等各种活动的无处不在。 如建筑师们所说,“网络空间比任何具体的建筑空间都要更大, 矛盾 的是,建筑包含着网络,而网络从中向外无限延展。

 

为美墨边境设计 “特朗普之墙” 的任务是整个展览中最受关注的议题。 时任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曾在 2015 年夏天就移民 和边境管制话题发表讲话时让人哗然地声称 :“我要在我们南部的边境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高墙, 而且我要让墨西哥为此 买单。” 这堵墙预计有 1954 英里,大约是柏林墙的 20 倍,不过仅为中国长城的七分之一长度。

 

建筑师 Sean Gaffney 和 Christina Nguyen 合作设计的模型有着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他们用混凝土浇筑的墙体为山脉做 出留白,从模型来看丰富的石层展露出切片般美丽的纹理,而事实上如若将其真的置于美墨边境,那么它就将是一堵与 山脉严丝合缝以至于抹除了所有地貌美景的混凝土厚墙。模型的美所反照出的其实是 “特朗普之墙” 的贫瘠苍白与残酷 无理。两位设计师的创作源起来自于特朗普在一次竞选集会中的对话 :一位男孩问道 :“你要建造的墙会是什么样的?” 特朗普回答:“让我来告诉你,它会用硬化的混凝土制成,而且会有钢筋和不锈钢。你知道的,这很容易。我会这么做的。” 除了材质,特朗普对墙采用的一揽子式描述毫不顾及这一项目的复杂性,他的言谈像个巨大的玩笑,而设计师的所作更 进一步地让人感受到了移民和边境的问题 :“长达 1954 英里中各处广袤的沙漠、山脉、城市、峡谷和湖泊都被压缩成了 一块巨石。”

 

5×5 的议题紧扣现实, 针砭时事, 也不乏对未来的诗意畅想 :比如 “月球度假村” 避开外太空殖民的导向, 而是认可 “维珍银河” 公司的假想, 视外太空旅行为奢华的旅游业而非乌托邦式研究。 而来自克利夫兰的建筑师兼建筑学教授 Jonathan Kurtz 为浪漫月球所做的提案模型中,插满了各种地球矿物植物的标本试管,好像是送出了一份跨越星际的礼 物,Kurtz 为自己提案所纂写的文字说明则是一首题为《奢华缺席》的诗,开篇是这样写的 :“多余的缺席 / 太多了 / 无 物。没有大气。13 天的日光 /13 天的星光。”

 

挑衅并不一定只是勇士们拔出的利剑,这些建筑师们或玩笑或诗意的提案让我们看到了如展览标题所述的 “参与式挑衅”, 他们似乎在说 :既然身处这混沌泥泞的现实,不如更清醒、主动地投身于对现实的改造。

 

 

1574147912207784.jpg

 “5×5 参与式挑衅”纽约建筑中心展览现场